用户工具

站点工具


explain_陈王杀葛婴

解释这一段:  葛婴至东城,立襄强为楚王。闻陈王已立,因杀襄强还报。陈王诛杀葛婴。

事件背景

  • 时间与地点
    1. 秦二世元年(前209年)陈胜吴广起义期间
    2. 东城:今安徽定远东南
  • 相关人物
    1. 葛婴:陈胜部将,奉命攻略九江郡
    2. 襄强:楚国旧贵族后裔(身份存疑)
    3. 陈王:即陈胜,时称“张楚王”

事件经过

  • 第一阶段:擅立楚王
    1. 葛婴南下至东城,拥立襄强为楚王
      • 动机推测:
        1. 利用楚王室旗号凝聚反秦力量
        2. 可能受战国“楚虽三户,亡秦必楚”谶语影响
  • 第二阶段:杀王请罪
    1. 得知陈胜已在陈县(今河南淮阳)自立为张楚王
    2. 立即诛杀襄强并返回汇报
      • 行为逻辑:
        1. 承认陈胜的权威
        2. 试图补救“僭越”行为
  • 第三阶段:陈胜反应
    1. 仍以“擅立诸侯”罪名处死葛婴
      • 深层原因:
        1. 维护起义军内部集权
        2. 杜绝将领效仿形成割据

矛盾焦点

  • 权力合法性之争
    1. 葛婴行为反映起义军内部两派观念:
      1. 旧贵族派:主张恢复六国宗室(襄强)
      2. 平民革命派:陈胜“王侯将相宁有种乎”
  • 陈胜的统治困境
  1. 既要利用六国旧势力反秦
  2. 又需防止权力被贵族阶层架空

《资治通鉴》书写意图

  • 揭示农民起义固有矛盾
    1. 组织松散导致令出多门
    2. 政治不成熟引发内耗(葛婴事件后,陈胜渐失人心)
  • 司马光的历史评判
    1. 暗批陈胜“量小失人”(对比刘邦容忍韩信请封假王)
    2. 强调“统御之术”对政权存亡的关键作用

延伸思考

  • 葛婴是否真该杀?
    1. 从法理看:确实违背“非陈王命不得立王”的军令
    2. 从政治看:错失笼络旧贵族集团的机会
  • 事件后续影响
    1. 开创义军诛杀功臣恶例(后项羽杀宋义、刘邦诛韩信)
    2. 反映秦末权力重构中的“名分焦虑”
explain_陈王杀葛婴.txt · 最后更改: 2025/04/06 20:44 由 plough

Donate Powered by PHP Valid HTML5 Valid CSS Driven by DokuWiki