跳至内容
资治通鉴概略
用户工具
登录
站点工具
搜索
工具
显示页面
修订记录
反向链接
最近更改
媒体管理器
网站地图
登录
>
最近更改
媒体管理器
网站地图
您的足迹:
explain_王致伯于秦
本页面只读。您可以查看源文件,但不能更改它。如果您觉得这是系统错误,请联系管理员。
<资治通鉴>卷2中有一句:“王致伯于秦”,怎么理解? “王致伯于秦”出自《资治通鉴》周显王卷(卷二),记载的是战国时期周显王承认秦国的霸主地位。以下是具体解析: ===== 句意解释 ===== * **字面释义**: - **王**:指周显王(东周天子)。 - **致伯**:“致”是授予、给予;“伯”通“霸”,即“霸主”之意。 - **于秦**:指向秦国。 * **全句**:周显王(名义上的天下共主)正式承认秦国的霸主地位。 * **历史背景**: - 战国中期,秦国经秦孝公变法(商鞅变法)后国力强盛,周显王二十六年(前343年),周天子迫于形势,授予秦孝公“伯”(霸主)称号,象征性承认其霸权。 - 此时周王室已衰微,诸侯争霸,但周天子的“册封”仍具一定政治象征意义,可视为对秦国地位的合法化背书。 ===== 深层含义 ===== * **周室的无奈**:周王室权威荡然无存,此举实为对既成事实的追认,旨在维系名义上的“天下共主”体面。 * **秦国的战略**:通过获得周天子认可,增强政治号召力,为日后统一六国积累合法性。 * **战国格局**:反映“礼乐征伐自诸侯出”的时代特征,权力彻底从周室下移至强国。 ===== 关联事件 ===== * 前344年,秦孝公在逢泽(今河南开封)会盟诸侯,显示霸权(《史记·秦本纪》载“诸侯毕贺”)。 * 周显王的册封可能发生在会盟后,是对秦国实际地位的追认。 ===== 争议点 ===== 部分学者认为“致伯”未必是正式册封,可能是《资治通鉴》的概括表述(《史记》未明确记载此事),但结合上下文,司马光意在强调周室对秦崛起的被动回应。 ===== 总结 ===== 这句话简明扼要地揭示了战国时期权力转移的关键节点:周天子被迫承认秦国霸权,标志着秦国从“西陲蛮夷”正式步入中原霸主行列,为后来的统一埋下伏笔。
explain_王致伯于秦.txt
· 最后更改: 2025/04/04 23:09 由
plough
页面工具
显示页面
修订记录
反向链接
回到顶部